①黑色炭棒菌子座圆筒形或棒形散生或群生在地上。单根,偶尔从柄的基部分支。高3.5~16cm,内部充实,白色,后变暗色。柄长11.5~13cm,粗2~4mm,有纵皱,基部有向土中延伸的根状菌索。头部圆柱形,顶端圆钝,长1.5~16cm,粗5.8mm。初期灰褐色,后变黑色,30d基本成熟转为黑色。前后可生长四个月。若遇外力折断,不久又可在原基部萌发新的子实体。后萌发的多三支或六支丛生,但瘦小。一般6月为发生盛期,到8月下旬过熟,炭质残体倒伏于地。9月上旬又可在原发基部萌生新的子座体,至11月底又老熟,残体倒伏。次年5月下旬还可萌发子座体,但比头年略为矮小。 ②炭鹿角菌常和炭棒菌、针形鹿角菌伴生,也有时单纯群生。子座散生或群生于地面,1~4次分支或不规则地分支,罕不分支。顶尖不孕。淡色,内部白色,充实。高1.5~6cm。基部伸入土中似根,直通蚁巢。柄(地上部分)长5~15mm,粗1~2.5mm,暗褐色至黑色,光滑。头部灰褐色,后变黑色。生长周期2~3个月。 ③针形鹿角菌状如松针,单根群生,不分支,高10~13cm,粗1~2.5mm。常见有柄不明显,有炭质皮壳,内部白色,表皮生白色粉末状孢子,一触即掉落。菌根直通蚁巢。这种菌如遇天旱日晒,7~10d即死,但雨后又萌发。阴雨天生长期可达20d左右。多次分批发生,一年可发生3~5次。 上述菌群,均属球壳菌目、炭棒菌科,炭棒菌属。有时2~3种混生,有时单独一种群生。以黑色炭棒菌最为常见,且生长期长,完全凋萎后亦能见其较大的残败体。 |